临港新片区将积极争取跨境医疗创新突破举措的先行先试恒指开户配资,打造跨境医疗创新的试验田。 3月31日,《临港新片区发展跨境医疗推进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发布,其中提出,推动临港新片区医疗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跨境医疗创新在临港先行先试。 《实施方案》从“推动高水平医疗服务资源集聚”“促进跨境医疗服务要素便捷流动”以及“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三个维度提出了十二项任务,同时,临港新片区将建立推进跨境医疗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相关事宜。积极争取跨境医疗创新突破举措在临港新片区的先行先试,制定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专项政策,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实现跨境医疗“临港案例”突破 为深入推进医疗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医疗、保险、旅游等多种业态相互赋能,加快建设国际医学中心城市,今年1月,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医疗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把握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国家战略承载区先行先试机遇,加快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发展。 2025年2月召开的上海市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又提出,扩大医疗卫生领域开放,有序推进外商独资医院政策在沪落地,推进国际医疗旅游发展,打造一批国际医疗旅游产品。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临港新片区在加速集聚区建设、畅通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为发展国际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临港继续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建立具有上海特色、国际认可的发展模式,形成“流程可复制、模式可推广、标准可输出”的临港经验。同时坚持服务供给与产业协同并行、制度创新与安全可控并重,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亚洲医学中心城市、释放健康服务业增长新动能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组建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服务中心和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畅通患者跨境医疗和药械进出口路径,形成国际宣介、转诊等完整跨境医疗服务流程,营造临港国际医疗学术氛围,以典型案例引路实现跨境医疗制度创新和“临港案例”突破。 到2030年,医疗资源跨境流动更加便利,集聚一批高水平国际医疗服务资源,形成聚焦复杂手术、疑难杂症等的严肃医疗资源组团,聚焦医疗美容、高端体检等的消费医疗资源组团,以及聚焦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的前沿医疗资源组团,构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临港新片区医疗服务水平“提上去”,服务国际医疗旅游、康养旅游“留下来”。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处处长冀晓红表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医疗,有着多方面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为开展跨境医疗服务贸易和药品器械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二是新片区入境快捷便利的制度优势,经新片区白名单内机构邀请的客户,可以使用电子口岸签证,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无需纸质材料,免交护照原件。 “如从浦东机场入境,30分钟直达滴水湖核心区。未来随着东方枢纽的建成,还将形成60分钟链接虹桥机场、90分钟辐射长三角的立体交通,极大便利临港承接亚洲乃至全球的跨境医疗需求。”冀晓红说。 目前,新片区已经集聚了上海市六院临港院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等一批高质量医疗资源。同时,临港还背靠上海的医疗资源、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既有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重点专科,也有13家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经验。 此外,冀晓红表示,临港新片区还有着高效能制度创新、高水平配套支撑的优势。 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新片区在医疗方面已经针对数字医疗场景创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前沿医疗技术研究,沪港医疗数据跨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而新片区丰富的产业协同、文旅IP,也为其提供“医疗+”业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首批跨境医疗签约项目落地 早在2020年,上海就在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在内的社会办医中遴选出了10家试点机构和10家种子培育机构,启动国际医疗旅游试点。 2023年,上海将国际医疗旅游试点进一步扩展至高水平公立医院,有13家市级公立医院开展了试点工作。2024年10月1日,上海市地方标准《国际医疗服务规范》实施,上海国际医疗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述13家市级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之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跨境医疗、涉外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去年六院商保病人6000多个,比2019年疫情前增长了190%。六院临港院区已划出了3300平方米专门用于高端、特需、跨境医疗,并将于今年8、9月份投入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济宇表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将于年底竣工,在基础诊疗之外,还承担跨境医疗任务,将主要围绕肿瘤诊疗、辅助生殖等特色工作,把诊疗资源配置好,来承接跨境医疗需求。 当天,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服务中心与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的揭牌,标志着临港将实现跨境医疗制度创新和“临港案例”突破。 其中恒指开户配资,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服务中心承担连接境外患者和临港新片区乃至上海医疗机构的桥梁作用。聚焦患者跨境医疗服务的全流程,开展境外宣介、患者导引和就医陪护等工作,提供从患者端到医疗机构端的全方位的跨境医疗服务。 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设立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旨在推动打造公益性“一站通”服务,助力医药大健康进出口企业打通经营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平台将加快产品及产业项目落地,推进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助力产品上市及供应链运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2025首批跨境医疗签约项目也同步落地,涉及中医、口腔、心理等一批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医疗保险和医学教育等多领域跨境医疗合作。 其中,蓝湾研究型医院项目、曙光医院滴水湖中医国际诊疗中心项目、玄合医疗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心理健康诊疗康复中心项目、口腔医院项目等5个医疗机构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临港新片区前沿医疗、严肃医疗、消费医疗三个资源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